ID: 5741479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题长春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88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17课
  • cover
醉翁亭记 01 积累运用 【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琅琊(yá) 环滁(chú) huì(晦)明 伛偻(yǔ) ɡōnɡ(觥)筹 林霏(fēi)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醉翁亭记》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八大家”。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名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消散 (3)饮少辄醉 辄:就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佳木秀而繁阴 秀:茂盛 (7)觥筹交错 觥:酒杯 (8)太守谓谁 谓;是,为 4.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 (1)之:在乎山水之间也(结构助词,的) 名之者谁(代词,代指亭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介词,在)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介词,从) 霜叶红于二月花(介词,比) (3)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递进)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表并列) 临溪而渔(连词,表顺承)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连词,表顺承) 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修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 5.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林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5)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时游人离去而禽鸟却在欢乐。 (6)人知从太府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知道跟随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醉翁亭记》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与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结尾部分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提示: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9.《醉翁亭记》中极力渲染“乐”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0.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提示: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03 拓展阅读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