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742509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金牌一对一2019届高三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大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日期:2024-04-3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3272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学生,教师, 生物与环境大题训练,复习,济南市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金牌一对一2019届高三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生物与环境大题训练》 1.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击、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西北某坝上地区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1为恢复过程中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盐碱土地上,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演替。 (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一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 (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 【答案】(1)土壤 次生 (2)20% (3)A 减少 增多 【解析】(1)该盐碱土地的土壤没有完全改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出生率==100÷500=20%。(3)种群数量最大时,种内斗争最激烈,A、B、C、D四点中,A点时乙种群的数量最大。由图中甲与乙种群的相对数量呈现“非同步性”变化———先增者先减,后增者后减”可判断乙捕食甲;又因为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可知该食物链为沙棘→甲→乙,当甲种群数量增多时,短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会增多,沙棘数量会减少。 2.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___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____。 (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下表所示。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_____。 A.甲将乙排挤掉 B.乙将甲排挤掉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 (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他们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所示: ①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 _____。 ②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_____条。 (4)如果该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内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应做如何处理?_____。 【答案】(1)水平结构 食物(或食物分布) (2)A (3)①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应不易脱落,对青鱼的基本生理活动等不产生影响 ②1 806 (4)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不能丢弃 【解析】(1)在调查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生物分布有差异能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体中不同鱼类的食物分布是鱼类在水体中呈现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2)当种植比率为0.25时,收获种子的比率为0.37,大于0.25,说明甲、乙之间的竞争中占优势的是甲,这样连续种植10年,甲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导致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甲将乙排挤掉。(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标记物应不易脱落,否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离真实值;同时标记物不应影响标记对象的生理活动等。第一次捕获的青鱼为86条,而第二次捕获的青鱼为84条,带标记的只有4条,所以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86×84÷4=1 806(条)。(4)要调查某区域内的物种丰富度,就应把所有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