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9张PPT。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 知识·梳理学习目标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对比理解。《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地位进一步动摇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②唐宋时期,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出现三教合一的社会潮流。过渡: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的不断思考和探索一、理学产生背景 1.儒学困境(2)原因三教图“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2.儒学发展 (1)概况:①唐朝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主张;②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提出“道统”思想(仁义是最高的道)李翱提出从“性命之源”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主张(参见教材) 影响:(2)影响:为理学创立奠定基础。何为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早在宋代就被用来概括当时的儒学。朱熹和二程都说过“理”。程颢曾说过:“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理”因此成为二程哲学的核心,宋明理学也就从此得名。二程兄弟所谓的“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自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了出来,中国上古哲学中“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现在开始用“理”来代替了。二、理学发展的阶段 1.北宋———理学创立:北宋五子 (1)基本特征: 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2)主张:①周敦颐、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师,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了《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 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揭示人类命运。②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_____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的代表。理论上,他严格区分 ____、____、____、____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③程颢、程颐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并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确立了仁义即是天理的本体论思路。并大力表彰《大学》《中庸》,将其与《论语》《孟子》并列。“气学”天道性心“天理”“仁”“二程”对理学的发展 程颢、程颐兄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体察天理;在知行关系上强调知先行后,轻视实践;在理欲关系上主张“ 存天理,去人欲 ”,强调封建道德的自我修养。 他们认为“万物皆出于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这就将个体生命、社会及宇宙的根本道理内在地联系起来。程颢程颐朱熹对理学的发展朱熹 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