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27526

2《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655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好习惯”而编写的。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观察、访谈后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难点:1.理解“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初步了解有精神有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准备:课件(含音乐、视频等)、“有精神”奖章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绘本《谁精神?》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森林王国里马上要举行一个“看看谁精神”的比赛了。好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呢!小熊是比赛的裁判,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   利用有趣的绘本故事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二)学习故事   1.观看故事   2.互动交流:你觉得小动物们谁有精神?   预设:   (1)孔雀长得漂亮有精神;   (2)猴子眼睛明亮有精神;   (3)黄莺唱歌响亮有精神;   (4)大白鹅姿势美有精神……   (三)小结   师:对!像小动物们一样,漂亮、眼睛大又明、声音响亮、姿势美等都是有精神的表现。(板贴:我们有精神)不过,小熊裁判有点烦恼了,人人都能有精神,这可怎么办呢?别急,我先到小朋友们这儿来看看再说。我们也一起来看看。   二、这样真精神   (一)导入   师:小熊裁判来到了校园的操场上,看到哥哥姐姐们正在进行升旗仪式呢!   设计意图:   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引入,通过观察辨析、交流互动的方法,初步让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有精神”的状态。   (二)升旗仪式真精神   1.观察交流   (1)欣赏小朋友升旗仪式时特别有精神的照片;   (2)观察、交流、夸夸他们有精神的具体表现。(板贴:服装洁、站姿挺、脚步正、眼神亮)   (3)小结:在学校升旗仪式上,“服装洁、站姿挺、脚步正、眼神亮”都是有精神的状态。   (二)其他正式场合也精神   师:小朋友们,像升旗仪式这样的正式场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