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593010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新课标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84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20,古诗
  • cover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 课 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借助注释或插图等,理解古诗大意。 3、诵读古诗,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尝试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PPT课件和学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快要分别了,你心情会怎么样呢?面对将要分别的朋友,你会想些什么?你会说些什么?(让学生举手回答或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件出示课题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新知探究 (一)解诗题,知作者 1、齐读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李白的老师,朋友,他们常常在一起对酒吟诗。李白非常仰慕孟浩然的才华、人品,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 (在黄鹤楼) 送 孟浩然 (去广陵) (二)读正确,学字词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诗中生字的字音,看清字形。 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词语。 画出停顿线,有节奏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6、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7、利用PPT课件进行生字教学,然后写一写。(出示学案设计一写一写) (三)再朗读,知诗意 1、大家写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照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2、读第一、二行,指名讲诗意。(1-2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老朋友,本诗中指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三月: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下:去 诗意: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向我告别,在这春暖花开的三月里,他要去美丽的扬州。 3、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 远影:远远的影子 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消失了,没有了。 唯: 只 见:看见 天际:天边 诗意:一只小小的帆船离我越来越远,飘到蓝蓝的天空与清清的江水连在一起的地方,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了,只有滔滔的江水流啊流,流向天边…… 4、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教师引导。) (四)品诗句,悟感情 1、师:大家说得真好!请再读古诗,找出哪两行叙述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就能明白烟花三月的景象了。(出示课件中的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真漂亮!…… 4、师:是呀,在这古老美丽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做画。这是多快乐的事情啊!但今天,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