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33619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1七律长征 附答案 2份打包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65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练习,2份,答案,长征,七律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课时同步练习-20七律长征(1)附答案 一、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 )巨澜(??? )酣(??? )锷(??? )堕(??? )拄(??? )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主席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主席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_____ (二)阅读《清平乐? 会昌》,回答下列问题: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会昌城外高峰, 莫道君行早。???????? 颠连直接东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 战士指看南粤, 风景这边独好。?????? 更加郁郁葱葱。 1、解释下列词语。 颠连:???????????? 东溟: 南粤:???????????? 欲晓: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革命的精神面貌。 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峦起伏的群山。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