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599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长城 2(长春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107183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长城,长春
    (课件网) 唱的是哪里? 播放歌曲 《长城谣》 长春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你见过长城吗?长城给你的印象怎样?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长635万米。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长城(英文名称: The Great Wall)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 200-001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秦始皇像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 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 远景 近景 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 崇山峻岭之间 从画面上看长城有什麽特点? 长 高大 请在课文中找出与画面对应的段。 朗读感悟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读读,想想:远看长城有什么特点?划出长城的起点和终点。 这一段突出了长城的长,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 比喻:长城像长龙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 数字说明:一万三千多里 从近处看长城是怎么样的?朗读第二段。 从北京出发,不过几十公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近看长城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看出长城高大坚固 ? [1]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2]城墙顶上:很宽,可以五六匹马并行 [3]城台: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用于屯兵和传递信息 条石:长方形的石块。 方砖:正方形的砖块。 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 瞭望口:指用来瞭望的口子。瞭望:从高处监视敌人。 射口:射击用的口子。 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 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齿形墙总的称为“垛子” 齿形墙凹下去的部分称为“瞭望口” 齿形墙上用来射箭的洞称为“射口” 瞭望口 射口 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长城上想到了什么?请把有关句子找出来。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说说哪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一万三千多里 血汗 结构:垛子 瞭望口 射口 城台 智慧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与开头“一万三千多里”相呼应。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 。 “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 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