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5962030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582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七年级,下册,24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 cover
《 河中石兽》教案 教学目标: 1、落实文言重要实词,反复朗读,知晓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 2、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方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3、培养学生客观对待分析事情的态度。 教学重点:落实重要字词;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三类人“河中寻石兽”的办法,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诵法 分析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家作品展示 纪昀,字晓岚,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三、读中品文? (一)一读 读准字音,体会文言节奏 字词注音展示,划分节奏(学生自读,PPT展示)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河中石兽》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①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②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如: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 ③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 ④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⑤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⑥师生共同解疑。(词、句解疑)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 (学生朗读,师生评价) (二)二读 读明字意,读通文言大意 合作要求: 小组互助,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学生用文言文笔记本梳理。教师借助PPT。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作者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预习课后训练题。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进行相关演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接着翻译文言文,回顾梳理文意。 二、读中品文。 (三)三读 读出情理,感悟作者思想 探究要求: 1.文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方法及结果。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理由有什么不同? 3.讲学家与老河兵推理的前提都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 ?第三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四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4.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是自以为懂得“物理”,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四、认识不同的原因及性格分析 提示: 课文是怎样结构的?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本文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展开戏剧性的情节,在前三段通过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对寻找石兽的不同见解的叙述,寓理于事,作者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