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00364

2《走月亮》第一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85545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走月亮,第一,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课《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走月亮》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鹅、卵”等7个生字,会规范书写“淘、牵”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鹅卵石、风俗、田埂”等词语。 3、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重点 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月夜图片 2、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吟过古诗?出示关于月的诗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3、赏完诗句,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 4、板书课题:2、走月亮 欣赏图片 指名读 齐读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关于月的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 é luǎn sú yuè suì dù shuò 鹅 卵 俗 跃 穗 镀 烁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火车读 (4)图片认读生字 鹅卵石 跳跃 稻穗 (5)古文识字 穗,甲骨文(又,抓持)(禾,谷物)(刀,收割工具),表示收割谷物时手抓谷物末端的籽实。造字本义:名词,从成熟庄稼上采摘的成串的籽实。 3、理解词意(可以多种形式,借助语境,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1)借助图片加深理解:田埂 (2)借助语境理解: 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 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 沟水汩汩,很得意地响着。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造句:水车转动了,河水汩汩地流入田里。 拓展象声词: 4、介绍云南洱海。 ?洱海,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位于云南大理郊区,虽然称之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0公里,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之———洱海月”之所在。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吴然,云南人。《春城晚报》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走月亮》。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1)那么文中写了几次“啊,我和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