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22867

【校本课程】《竹韵人生》校本课程设计及基础理论设计模板

日期:2024-04-30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997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校本,课程,设计,竹韵人生,基础理论,模板
    课程目标的陈述 一般认为,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条件),学生(主体)能复述(行为动词)他人的主要观点(表现程度)”。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省略了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一、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课程标准的检验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与原先“教学大纲”的陈述方式是不同的,因而我们习惯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等方式都是不符合目标的陈述要求的。 尽管有时行为主体“学生”两字没有出现,但也必须是隐含着的。 二、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 课程标准作为量度教育质量的一个准绳,作为评价的依据,它首先就应该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 1、知识目标的行为动词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回忆、选出、识别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区别、提供、预测、检索、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质疑、撰写。解决、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等。 分析--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综合--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评价--核查、评判、评价、点评等。 2、技能目标的行为动词 模仿--模拟、重复、再现、例证、临摹、类推、扩展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安装。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3、体验性目标的行为动词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认可、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三、要有行为条件 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行为条件共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关于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带计算器”或“允许查词典”;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能……”;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10分钟内,能……”;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四、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百分之八十学生都能答出五种解题方案”等。 五、目标设定的准则 1、相关。具体目标应该和课程目标相关,课程目标应与培养目标相关,培养目标应与核心素养有关。 2、价值。达到这个目标在目前或将来对学生有益吗? 3、措词。表述是否适当,要视其所属的层次和使用范围而定。学科目标或年级目标; 为单元目标;单课计划目标。 4、合适。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达到?学生会不会有兴趣? 校本课程《 》的设计方案模板 本课程的价值和目的(为什么要开设) 课程的目标(预期的结果) 本课程的受众 课程单元主题与次主题(主要内容与板块) 课程实施建议(如何教) 课程评价(如何认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 导言:若干概念问题 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学校育人目标-学校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整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统一的质量要求;培养目标则是某级或某类学校的具体要求,后者是前者的具体化。 培养目标又进一步规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课程总体目标”,也就是提出各学科培养人的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