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26771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112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 cover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了解调动各种感官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会运用词语描绘画面,激发想象力。 3.掌握在横格中书写钢笔字的要领,把握字与字、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培养提笔练字的好习惯。 4.诵读古诗,理解诗意,积累写景的古诗词名句。 教学重点 1.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画面。 2.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诗中的风景之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会调动各种感官感受文章的魅力。 2.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 1.把握全身心投入课文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用几个词语组织画面,并能生动地描述。 1.教师出示钱塘潮的图片,播放流水声、虫鸣声,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这些美丽的风景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首先当然是依托作者巧妙的文字。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交流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轻声读读教材中的几位小朋友的对话,适时提问。 思考:(1)前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告诉我们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想象画面;听声音) (2)第三个小朋友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文中“闻”到味道,同学们能接着他的话具体说说吗?(从课文的某句话中“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会这样?) (3)你们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触觉、味觉等) 3.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时的类似体会。 4.指名学生说说交流体会,教师适时指导。 示例一:读了文章,我不仅能想象画面,“听”到声音,还能“闻”到味道。如读《走月亮》时,我似乎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果园里果子的香味,还有那成熟的稻子的味道…… 示例二:读《观潮》时,我仿佛看到了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的情景,仿佛听到了观潮的人发出的赞叹声。 示例三:读《秋晚的江上》时,我仿佛看到了倦鸟晚归,夕阳西照江面的景象,似乎听到了鸟儿发出的疲惫的鸣叫。 示例四:读《繁星》时,我仿佛看到了繁星满天的景象,感受到了星星温柔的光芒,就像母亲寄予的温暖一样。 5.出示朱自清的《春》中的名段,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调动多种感官来描绘美丽的春天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师:这是朱自清的《春》中最脍炙人口的一个片段———春风图”,它的成功之处就是运用多种感官来展开描写。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然后告诉老师,朱自清先生运用了哪几种感官来写春风呢? 生1:触觉。第一句写了春风拂面的触感。 生2:嗅觉。第二句写到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生3:还有听觉。第三、四两句描写了鸟儿的歌唱声、轻风流水的声音和牧童的笛声。 生4:应该还有视觉。鸟儿、巢、繁花嫩叶、牛、牧童等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的。 6.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对这一版块进行总结。 小结:同学们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对其中所运用的感官描写的方法都分析得很准确。这就告诉我们,在写作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感觉来展开描写可以更好地丰富文本。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写作技巧,长此以往,相信我们的写作能力会大大提高。 1.教师出示教材“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给出的八个词语,学生齐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 人声鼎沸  鼓  天 震耳欲  响  云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无声息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下两组词语之间的关系。 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描写声音的四字词语,你们还记得多少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