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认识光 教学目标 1.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知道要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 2.尊重光的传播实验中的证据,不迷信权威;乐于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实践能力基础: 激光灯的使用,蜡烛的点燃、手电筒的使用。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需的典型的实验材料:蜡烛、激光灯、硬纸片。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一是观察、了解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发光,为探究那些物体是光源做好准备。在认识光源时,对光源的分类做简单的了解,明白自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光的物体,如月球、镜子等不是光源。二是准备蜡烛、激光灯、硬纸片等探究光的传播路线,在探究光的传播路线时,我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对光现象的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认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继而在自由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从而为下节课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描述: 一、即兴导课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师生问好后,教师悄悄地把灯关掉,问“同学们,感觉屋里怎样?你能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吗?”同学们很容易的说出很黑,然后想办法说一说,并做一做。 (学生自由汇报) 【因为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很容易说出来并想到很多办法,他们也很乐意去做一做,于是学生的积极性一瞬间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拉窗帘、有的打开电灯、激光灯、手电筒、有的甚至想点燃桌上的蜡烛。于是为学生的探究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同学们想出这么多办法都和谁有关呢? (学生简单汇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光、认识光。并板书:11 认识光 二、认识光源 1.提出问题。 要想认识光,必须先找到它,谁能帮老师找到光? 2.学生讨论并汇报。 【此环节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在黑板的左面板书,如:按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虽然教学目标中没有强调让学生知道光源的分类,但在实际课堂中有些学生知识面很广泛,此时此景可以一点带过,不做重点,但不能置若罔闻,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个环节中,有些学生提出月亮、镜子也是光源,这样更好了,正好为下面让学生明白自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做好铺垫,在这里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所以有争议才会有探究】 3.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帮老师找到这么多光,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你们说到了……还有一些没有说到的如……这些物体也会发光。老师搜集了一些光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投放课件) 4.并提出问题: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很美、很壮观、很漂亮———让学生充分感知各种物体发出的光。) 5.(学生汇报交流) 有的同学认为月亮很亮,能发光,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6.小结: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日光、闪电光、萤火虫光、水母光等属于自然光源,夜晚灯光、电焊光等则属于人造光源。(教师作必要板书)。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并简单分类,通常把光源分成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此时,再让学生回顾整理刚刚欣赏的图片,并进而分类,无疑是水到渠成了。】 三、进行“光的传播”探究实验活动 1.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周围的光源很多,它们发出的美丽的光是如何来到我们身边的? 【大多数学生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有的同学认为光会拐弯,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学生的猜想,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师生互动效果。】 2.实验指导、验证猜想。 同学们,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汇报都有什么材料? (学生汇报实验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