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079162

【备考2020】高考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 12.29 “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2303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独尊,罢黜百家,百家争鸣,12.29,必修,备考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9讲———百家争鸣”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真题速递 1.(2019.4·浙江高考·1)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019·北京高考·13)《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 3.(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4.(2018·北京高考·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6.(2018.4·浙江高考·2)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7.(2017·上海高考·4)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 A.重义轻利 B.民贵君轻 C.天人感应 D.正心诚意 考纲解读 考点 内容 说明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百家争鸣的形成背景、百家思想的内容及比较。 2.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原因、特点、内容及影响;汉武帝推崇儒学的措施。 是高考必考点之一,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材料题也有。 知识梳理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原因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 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 3.特点: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4.影响 (1)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推动了社会大变革。 (2)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 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 孔子和早期儒学 时期 代表 主张 地位和影响 春秋 孔子 (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 ”;②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③主张“克己复礼” (2)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战国 孟子 (1)政治:①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 ”;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伦理:主张“ ”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 ) 荀子 (1)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