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00764

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课件(43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19121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8课,三国,隋唐,五代,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43张PPT。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人们常认为后一首诗是顿悟,内心没有欲念,人又何从去惹尘埃。而认为前一首是渐修,内心的洁净,要靠勤拂拭。 人生在世,穿行于世事混沌之中,如行走黄沙中。即算内心无欲,衣着洁净也总有尘埃沾身。人心不是眼镜店里的眼镜,也不是看破尘世闲云野鹤的隐者,总有些世俗尘埃是挥之不去的。 身体脏了,勤擦洗;眼镜蒙灰了,用布擦摸;心灵的灰尘多了,多拂拭。《偈神季》更贴切地说明了修身养性的方法。 《偈神季》: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偈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新课导入:礼佛说故事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地位独尊———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新的发展 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 唐朝时期: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他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道家 魏晋南北朝: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唐朝: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佛教发展 两汉:传入中国;汉明帝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唐朝: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背景: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代表人物:南朝无神论思想家范缜 主张: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政府:统治者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先后4 次灭佛 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二、文学艺术唐朝时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的方面内容想一想:我国古代字体的演变过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书法、绘画与雕塑《兰亭序》摹本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北朝书法艺术 魏碑体 《龙门二十品》三绝:才绝、画绝、痴绝绘 画《女史箴图》(摹本?局部) 这是相传我国东晋的优秀画家顾恺之所绘的由唐人描摹的《女史箴图》。它长25厘米,宽349.5厘米。图中所示的是该摹本的局部。 《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图中的妇女形象端庄秀美,神情温顺柔和,体现了顾恺之绘画用线精细绵密,如“春蚕吐丝”,人物形神兼备的艺术特点。 《女史箴图》唐摹本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画卷之一,原为清内府收藏,1900年被侵华英军掠走,现收藏在英国大英博物馆。《洛神赋图》(摹本?局部)《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依据三国时期魏国大文学家曹植的作品《洛神赋》进行构思创作,绘制出了《洛神赋图》卷。运笔细劲古朴,色彩艳丽厚重,人物刻画生动传神。他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巧妙的构图,描绘出曹植在洛水之畔与洛水之神宓妃相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