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白天与黑夜成因作出猜想; (2)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2识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知道世界各地有时间差; (4)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大胆想象 (2)愿意合作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进步的。 教学准备: 小纸人、地球仪、 手电筒、充电灯泡、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认识昼夜的不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观察图片(教师出示同一地点白天和夜晚的照片)导课 师:同学们,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这两张照片照的是同一个地方。 师:不同的地方呢? 生:我发现上边的这张照的是白天的景色,而下边的那张照的是美丽的夜景。 师:这一点大家都能轻松的发现。每天清晨,太阳缓缓升起,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傍晚,太阳渐渐西沉,夜幕悄悄降临。昼夜交替,周而复始,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这背后的奥秘呢?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第21课,来探究白天与黑夜的秘密。(教师板书: 白天与黑夜) 2、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关于白天与黑夜的现象,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我想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样形成的。 我想知道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 我想知道白天是怎样慢慢变成黑夜的。 我还想知道昼夜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看来大家对昼夜怎样形成的都很感兴趣。 二 昼夜形成和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 (一)昼夜的形成 师:你认为白天和黑夜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大家都认为白天和黑夜的形成与太阳和地球有关,我们无法将太阳和地球请进教室,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手电筒和地球仪,它们分别代替太阳和地球。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用手电筒做实验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模拟实验让小人所在的位置处在白天的状态,同时注意观察哪些地方处在黑夜的状态。 (学生打开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动手做) 师:现在各小组都完成了实验,那你们知道白天是怎样形成的了吧。 生: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地球上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 师:那地球的什么地方处在黑夜呢? 生:另一面照不到阳光,就处在黑夜了。 师:当阳光照射地球的时候,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黑夜。 师小结并板书 (二)昼夜交替的形成 师:现在如果让小人所在的位置从白天转入黑夜再转入白天,你们猜想一下地球和太阳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 ①太阳绕地球转 ②地球绕太阳转 ③地球自转 这些猜想是否可以产生昼夜交替,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说话。学生实验 小组汇报: ①太阳绕地球转 出示“地心说”和“日心说”材料 你们的想法和古希腊学者托勒密一样,他提出的“地心说”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月亮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上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但是一千多年之后的哥白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40多年的探索提出的“日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地球每天都在自转。 有了科学家的理论支持,我们知道这种猜想是不对的。 ②地球绕太阳转 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是多长时间?我们一天的时间是多长? 看来时间上不符合,这种猜想也是错误的。 ③地球自转 现在这两组都是让地球自转,但转法却不同。(两组的转法相同) 师:还要大家到生活中去找答案。太阳每天是从哪个方向出现的,那地球怎么样的转动才能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结合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经验在反复推敲地球的转动方向。) 师:我们以小人位置为例,先确定好小人的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