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10758

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5次 大小:12147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常考,知识,盘点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答谢中书书》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陶弘景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卒谥贞白先生。曾任诸王侍读,后辞官隐居句曲山。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月中常有数信,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2)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2.文章中心概括 《答谢中书书》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高雅之士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写作特点 (1)意境优美,语言凝练。在本文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美景,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主要表现在: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无趣,有水无山乏味。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2)结构缜密,条理清晰。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如此泾渭分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萎靡 ④沉鳞竞跃 古义:鱼 今义:鱼鳞 (3)一词多义 ①书:答谢中书书(书信) 孤常读书(书籍) ②共:古来共谈(共同) 为字三十有四(一共) ③欲:欲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七情六欲) ④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约八尺有奇(零数) ⑤自:自康乐以来(从)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⑥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 念无与为乐者(和,同)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五色交辉 辉:原意为光辉,文中指辉映 夕日欲颓 颓:原意为衰败,文中指坠落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译文:山川景色的秀美,自古以来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②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