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回答1~3题。 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D.长江三角洲 2.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3.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产业升级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南东莞”之说。结合下图,回答4~5题。 4.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莞邻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5.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由原料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C.由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由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在城市建设中,常州市率先提出要把常州建设成为“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措施有利于建设“生态城市”的是( ) ①改造老城区,建设别墅群 ②进行合理功能分区 ③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④扩大城市规模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建设“和谐城市”正确的做法是( ) ①创新科技,增强企业活力 ②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加工工业 ③技术革新,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有关“一镇一品”模式的优越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充分利用当地的公共设施,节省投资 ②便于相互协作交流,开发新产品 ③专业化程度高,具有规模效应 ④利于集中治污,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9.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见下表。 M江流域(广东省境内)基本情况 项目 南部 中部 北部 2000年人口比重(%) 21 36 43 2000年城镇化水平(%) 43 34 25 2005年GDP(亿元) 2 181.62 484.97 51.32 2005年人均GDP(元) 33 263 28 930 17 157 地貌类型 三角洲平原、 台地、丘陵 台地、 丘陵 山地、 丘陵 材料三 见下图。 (1)该流域气候类型是_____,河川径流的补给以_____为主。 (2)M江水资源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其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的合理开发利用。 (3)2000年该流域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特点是_____。根据材料二中的表和材料三中的图可以推测:进入21世纪,该流域的城镇化进程总体进入_____阶段(填正确项字母)。 A.起始 B.加速 C.成熟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课标解读】? 以某区域为例,根据资料分析该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该区域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和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2.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相关案例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讨论“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