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26164

22《孟子三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常考知识盘点及练习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9次 大小:12089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常考,知识,盘点,练习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 《孟子》是孟子于晚年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散文气势磅礡,感情奔放,富有鼓动性,其文章语言流畅,笔锋犀利,论辩深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2.文章中心概括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突出强调“人和”的重要性,“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具体地说,就是阐明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从战争谈起,最终归结到如何治国平天下。 3.写作特点 (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侯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 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气强烈,具有说服力。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 ①三里之城 古义:内城 今义:城市 ②七里之郭 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③ 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④亲戚畔之 古义:内亲外戚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⑤委而去之 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古义:界限,限制 今义:地域 ⑦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3)一词多义 ①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 以天下之所顺(用) ②之:环而攻之而不胜(代词) 三里之城(的)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到) ③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锐利)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原意为疆域,文中指限制 ②形容词用作动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原意为坚固,文中指使……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原意为威严的,文中指威慑 (5)重要句子翻译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 ②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文: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的人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⑥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君主,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6)问题探究 ①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