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136712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教案13《凸透镜 》青岛版(五年制)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28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下册,学说,教案,凸透镜 ,青岛
  • cover
《凸透镜》说课稿 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 实验器材: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瓶子、激光灯 手电筒等。 实验改进要点:本课借助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原理: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图像就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图像就大。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济宁高新区第四小学的科学教师盛建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凸透镜》。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凸透镜》这一课是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的经典课程,是在学生认识平面镜,理解彩虹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本课的学习又为下一课《照相机与眼睛》奠定基础。本课从观察放大镜入手,首先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名称的变化,再以探究凸透镜有什么作用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很多学生熟知放大镜的放大作用,部分男生对放大镜的其他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很少认真观察放大镜,对放大镜的作用未曾全面思考和把握。 心理认知特点: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较直观感性的东西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做来表达;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看法。 困难与障碍: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差,总结出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科学课“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及“趣味性原则”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验证并做好实验记录。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的事物,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作用,了解成像 规。教学难点是: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活动准备: 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瓶子、激光灯手电筒等。 五、教法和学法: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教学 本着学生为主体,体现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从“我要玩”变成“我要研究“,引导学生玩中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玩”为主线,从玩“水”开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玩放大镜”到“玩凸透镜”再到“玩蜡烛成像”几个环节,让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研究逐步提升,从而顺其自然地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通过“滴水看字”、“通过瓶子看画报”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把思路宽展到放大镜放大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凸透镜。? (二)科学探究 为了能够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重点,攻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实验过程。 第一个实验过程是:玩一玩放大镜 1、了解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出凸透镜的概念。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面前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