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第二次战争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对中国历史进程重大影响,清政府一败再败的根源,两次鸦片战争的内在联系,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鸦片战争爆发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培养科学的历史思维;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由爱国军民英勇抵抗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由鸦片战后清朝上下不知反省导致一败再败的教训,引导学生保有一颗济世忧国的敏锐心灵;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辩证、历史评价,着重认识其激励国人觉醒、承担近代化使命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难点: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对清政府战败的社会根源的理解。 【导入新课】 教师: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国家沆瀣一气,对我黄岩岛、钓鱼岛主权的肆意挑衅,牵动着每一个国人敏感的神经,世界上再没有那一个民族比我们更懂得和平的珍贵,再没有哪一个民族比我们更珍爱民族尊严和主权独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近代史上我们的国家主权曾被肆意的掠夺,民族尊严曾被无情的践踏。而这一切屈辱的开端就是172年前中英之间的那场鸦片战争,本节课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揭开历史这沉重的一页。「展示一组有关黄岩岛、钓鱼岛和中国人爱国游行的动画,配悲壮的音乐」 「设计意图」当前一些国家对我国主权的肆意挑衅无疑刺痛了每个国人敏感的神经,联系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强烈的事件自然地导入本课学习,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营造了一种激昂悲壮的感情氛围。 【课堂教学】 一、偶然和必然———探原因 1、一找原因———两种植物的较量:分析鸦片战争爆发偶然性 教师:有人说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两种植物较量的结果。是哪两种植物,又是怎么引发战争的?「展示“中英贸易”动画示意图」 学生:茶叶和鸦片。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为改变贸易结构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清政府为解决鸦片走私给财政、国防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决定发动禁烟运动,英国随即发动鸦片战争。 教师:至此我们似乎从两种植物的较量中找到了战争爆发的原因:中国的虎门销烟。但有一个疑问还无法解决:如果没有中国禁烟,战争还会不会爆发?由此来看我们还很有必要再找原因———换一种视野看战争”,探求战争背后深层次的历史因素。 「设计意图」提炼中英贸易结构的特点,巧妙地引导学生从“两种植物的较量”角度寻找原因,思路新颖,两个动画展示设计简单、形象。 2、再找原因———两个世界的相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播放《民族复兴》视频片段」“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联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逼近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 教师:视频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与震撼,你能否据此概括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和英国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外交政策有何巨大变化,这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