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141708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案例-4.5我们周围的空气 教科版

日期:2025-10-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6次 大小:95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案例,-4.5,我们
  • cover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例 一、教材依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设计思想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东西,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它有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赋予人巨大的热情”。而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巧设教学情境,能优化探究性学习。“从心理学上看,生动、自然、贴切的情境可以引起孩子们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孩子们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憋气游戏、逮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空气流通实验等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乐中求知,趣中求索。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领学生实际进行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了解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无形、占据空间、会流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使他们学会借助其它介质来观察空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空气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 学生:水槽、透明玻璃杯、乒乓球、毛巾、塑料袋等。 教师:水槽、透明玻璃杯、乒乓球、香水、实验记录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憋气游戏: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不要呼吸。听老师数数。 师数数至五。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为什么会感到难受? 生自由回答 2.师总结:空气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没有空气,生命就不会存在。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感知空气 1.空气对我们来说那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播放视频 2.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说了许多自己观察到的空气的样子,但空气到底是不是同学所讲的那样?我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塑料袋先“逯”住它,然后再仔细观察它呢? 指名说。 指名演示。 3.你怎么能知道塑料袋中有空气? ①学生自己用塑料袋逮空气。仔细观察,用眼睛、鼻子、耳朵等各种感官来感知。 ②分组讨论。 4.刚才,我们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现在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无色、无味、无形。 三、占据空间试验 1.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水槽中漂着一只乒乓球,如果我把这只透明的玻璃杯扣住乒乓球并坚直向下按,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只乒乓球会是在杯子的口部、中间还是在底部? 学生猜测。 2.到底在哪儿,让实验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 指名学生到台前演示,教师指导。 3.分组实验。记录员记录“实验记录单”。 4.师:为什么乒乓球在杯子的口部,而没有在杯子的中间或底部? 指名说。 师总结: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不能进去,乒乓球就只能漂在杯子的口部。板书:占据空间。 5.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纸团,根据老师的操作要求再来做一个实验,并用刚才讲的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点解释这一现象。 操作要求: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把杯子坚直扣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同学轮流做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生汇报。 四、空气流动实验 1.教师出示一个装着香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