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43301

13《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作业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512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作业
    13 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行路难》(其一)是大诗人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慨,也是他人生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刘禹锡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是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这三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怀。学习这三首诗词要注意不同体裁诗歌的特点,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豁达胸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赏析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 (2)我积累的文言字词(音形义) 2.边读边悟 (1)诵读课文,注意不同体裁诗歌(乐府诗、律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2)结合注释初步读懂每首诗词的内容。 (3)这三首诗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与胸怀?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谁如此的豪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又是谁如此的旷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谁又如此的乐观?你来谈谈你心目中的大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谈:生平、时代、代表作品;有关故事、传说;你对诗人的评价。 学生思考,发言交流。 二、反复朗读,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三首诗歌,根据注释和字典标注字音。 (二)认真听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感情等。 (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大家评议其优点、不足。然后学生以个人朗读、小组内互读等形式尽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注意三首诗歌(乐府诗、律诗、宋词)的节奏和韵律,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 (四)学生朗读,疏通、理解三首诗歌。 朗读诗歌并参考注释,疏通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 三、美读诗歌,比较品味 朗读诗歌,自主探究,分析解答以下问题,比较把握诗作内容以及作者感情。 (一)《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行路难》是李白在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共三首),这是第一首。细读诗歌,看看李白“难”在哪里?面对现实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预设: 1.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得诗人“酒”不能咽,“馐”不能食,由于朝中奸佞阻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二句用比喻,既照应题目“行路难”,又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的深切体验,想有所作为和事与愿违、有志难伸的矛盾、痛苦心情。 3.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形象写出了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的复杂心理。 5.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表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被贬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