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87949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

日期:2024-05-1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5245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3课,政治制度,演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历史人教部编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人教版)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初郡国二制并存(郡国并行制) 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后来封国势力严重的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出现了七国乱。 2、汉武帝的“推恩令”。 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首先分封制指的是一种封建的制度,也就是说皇帝一类的统治者,将领土分封给王室宗族或者有功之臣的一种政策。这是一种逐级进行分封的制度,天子占有重要的领导地位,将权力分别赏赐给诸侯或者藩王,主要是为了将统治的范围扩大。而推恩令可以说是前者得到一种延续,可是在目的上却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诸侯或者藩王的权力加强之后,对统治者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要用推恩令来削弱他们的力量,所以说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 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 另外推恩令与分封制的区别还体现在赏赐的方式上,分封制是统治者将领土分封给诸侯和藩王,之后在他们去世或者权力进行交替之后,他们原封不动的将领土和权力交给下一任诸侯或藩王,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没有什么变化。而汉朝之后开始实行的推恩令则不同,推恩令规定每个藩王或者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权利的资格,也就是说在进行权力交替的时候,推恩令是让诸侯将权力和领土分为几个等份,之后再分别发给几个儿子,在这个过程中权力和领土都变得更小更弱。 3、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本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4、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①中央政府从军事、行政、财政三方面削弱了地方权力。   ②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③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效果   积极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消极作用: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膨胀,冗官冗兵冗费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是指哪些措施?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收精兵 削实权 制钱谷 收兵权、兵权互牵制(枢密院有调兵权、三衙有统兵权)、置兵原则(守内虚外) 三分宰相权、文官做知州(通判监督)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5、行省制度的创立及意义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除以大都为中心的中央直辖区(称“腹里”)和宣政院辖地以外,中书省派官员往地方执政,称行中书省。元朝共分设11个行省,在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 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意义: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元 代 的 行 省 河北、山东、山西 宣政院直辖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