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197405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151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年中国,节选,教案
  • cover
《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严谨的结构 课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本文的论题,表明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理想和追求。文章采取由反入正的写法,一正一反,壁垒分明,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也指明了本文的政论性质。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第四部分(文章的附识):引述岳飞的满江红,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严密的推理 在第二段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层的前面有三个大的排比句组,把老年人和少年人的性格不同作了对比论述。每一个排比句组都是从老年人和少年人各自的心理特征说起,层层推理,最后归结到性格特征上来。例如由老年人“常思既往”这一基本心理特征可以推知其“留恋心”,再由“留恋心”推知其“保守”,又由“保守”推知其“永旧”,最后归结为“照例”。 炽烈的感情 本文通篇都贯穿着对少年中国的热情讴歌,而第三段最后一层表现得最为突出。作者出色地运用了象征兼比喻的写法。“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潜龙腾渊”,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和“鹰隼试翼”,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比喻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比喻中国少年的奋发有为。继之,作者又以“天戴”、“地履”等语句塑造了祖国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这些描写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里,确实能唤起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坚定民众救亡图存的决心。 教学目标: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词;掌握文章的结构,文中的推理,文中的想象;体会文章炽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炽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师是中年人,你们是少年人,少年与国家是什么关系呢?(引起学生的思考)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入课本。板书:6 少年中国说 (二)新课 1、生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是不是觉得文章有些看不懂,也不好理解。要想理解得透,先从文章的时代背景说起。 2、时代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后,列强争抢瓜分中国作为他们的殖民地,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些爱国的、进步的知识分子努力探求救国图强的道路。梁启超组织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维新变法。这篇文章是在维新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所写。 3、讲解课文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课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总之都是为说明一种道理。本文是议论来说明一种道理。 师: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是一部分,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师:齐读,要求读音正确。默读,找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来。 解释: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如: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常译为“的”。如:盖袭欧西人之言也。 也:助词,表示句中的停顿。如: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 也:助词,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不译。如:是语也,盖袭欧西人之言也。 则:用在“一、二(再)、三”等后面,列举原因或理由。如: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 是,代词,这。如:是语也,盖袭欧西人之言也。 是何言,是何言! 其: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矣:助词,用在句末,译为“了”。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乎:助词,表示疑问,译为“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何: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如:是何言,是何言! 师指名译这段,三名左右学生。 师译本段。问: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地方请举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