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考虑到本节内容是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后面学习城市化的基础,而学生对城市本身了解较多,所以本节课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尽量运用有趣、有效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设计特点如下: 有趣的图片导入,引发学生对城市魅力的大联想。 “土地竞拍”活动设计,让学生联想身边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大胆发挥想象,说明投资发向并阐述理由,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展示各种生动有趣的案例,增强课程趣味性和生活性。 利用手机摄像头,实时展示学生成果。 最后引发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构想,升华了本节课。让人印象深刻。 【分析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手机资料信息。 2.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理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3.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以及突破方法】 1.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2.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突破方法: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选取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导入 从第一单元的人口迁移说起,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迁移方向是农村向城市,展示有趣的迁移图片,缓解紧张气氛,引入入胜。思考城市的魅力何在,用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开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二】教学过程 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引出 走入生活的大济南,从地图中找到我们学校的大体位置说明学校的文化教育功能,由此引出济南的典型文化区———长清大学城,为城市功能区下定义。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组合,就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分布特点 继续走进大济南,走进济南市中心,泉城路、恒隆广场、世贸广场、万达广场、绿地中心。引出城市的一个功能区———商业区,出示一组数据,让学生猜猜看,分别代表什么。展开小范围讨论。从而总结出商业区的分布特点。 走出去,见识下外面的繁华,上海的“水泥森林”,香港繁华的中心区,壮观的高楼林立,思考其功能区。走出国门看世界,纽约曼哈顿广场。引出中心商务区(CBD),出示中心商务区的典型特征图片,比较其与商业区的异同点。(学生讨论完成) 继续出示其他功能区的图片,学生说明其所属功能区。总结城市基本功能区。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背景:政府有三块地要拍卖 分组:政府组:根据给出的城市规模为三块地拟定起拍价,并给出拟定理由 企业组:三家投资商,根据自己现有的资金选好目标地准备竞拍。 任务:拍下土地后说明你的投资方向,给出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经验,为三块土地拟定合理起拍价,小组讨论中就可以引出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通达性和离市中心的距离)。现场派发红包,增加课堂趣味性,学生根据经济实力选择目标地,并为其投资,获得回报,探讨不同功能区的付租能力问题。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大胆设想。活动完成后,给学生图表,让学生利用图标绘制地租等值线,来验证自己刚才的结论正确与否。加深印象。用手机拍摄学生绘图结果,实时分享给大家,生动刺激。最后总结小组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并总结规律。展示一组新的图片,体现交通对地租的影响。 (1)经济原因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这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形成了住宅区;地租对于工业区的影响最低。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大城市的中心都形成了商业区或中心商务区呢? 出示北京的案例,市中心为故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