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237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 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冀教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829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2,简单
  • cover
《逻辑推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逻辑推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探索乐园》第二节的主要内容。数学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数学命题推出另一个未知命题的思维形式。《标准(2011年版)》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主要的数学方法。它与数学证明紧密关联,共同构成了数学最重要的基础,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至为重要。 二、教学设计理念: “推理能力”是《2011新课程标准》指定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在《2011新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规定:“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把推理看成是一种严格的、通过充足的理由去证明和计算的逻辑思维形式,学生很少经历探索结论、提出猜想的活动过程。经过多年的课改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也出现了另一方面的担忧,即在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将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不加说明地作为普遍性结论使用,对学生产生了一定误导,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重视。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假设、排除、推理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会进行有逻辑的推理。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养成乐于思考、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本节课是本套教材第二次安排“逻辑推理”的内容,在三年级下册的“探索乐园”中,结合“猜属相”、“猜国籍”等事例,研究过只涉及三个人,而且根据一条信息就能判断出一个结果的简单逻辑推理。本节课安排的例题,涉及的个人和信息较多,都需要进行连续的、递进的逻辑推理,而且可以从多种信息中选择不同的信息为切入点。不同的是,推理的思路和方法不同。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已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要综合运用形象和抽象两种方式进行学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还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在培养推理能力时就要注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反思传统教学,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往往被认为就是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习题演练以掌握更多的证明技巧。显然,这样的认识是带有局限性的。《标准(2011年版)》强调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如《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基本理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