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36882

1 观潮 教案+教学反思(2课时)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022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观潮,教案,教学,反思,2课时
  • cover
教学 要求 1.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认识“罩、屹”等生字,会写“潮、称”等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 3.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重点 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2.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具 准备 潮来时的录像、幻灯片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观  潮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①这句话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两个特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dī)。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句导读:这句话用“宽阔”一词首次向我们展现了钱塘江的雄伟,“横卧”又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姿态和气势。]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zhào)着一层蒙蒙的薄?雾。[②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潮水”,而写此刻“江面很平静”?]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yì)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句导读:这三句话写出了潮来之前钱塘江的宁静,与下文潮来时的景象形成对比,突出钱塘江潮的奇。]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③“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江面上的景象和观潮人的心情。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导读:用“闷雷”来形容潮从远处到来时的声音,十分贴切。也暗示出钱塘江大潮气势宏大。]顿时人声鼎(dǐnɡ)沸(fèi),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④为什么潮水会是“一条白线”呢?]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ɡuàn)?江面。[句导读:写出了“白线”的变化,“横贯”一词比上文的“横卧”更有气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ɡ)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⑤这两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绘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háo]浪吼(hǒu)。[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潮头虽然西去,可是余波未平,依旧气势宏大,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huī)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⑥从哪儿能看出钱塘江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描写潮头过后,江水涨了两丈多高的景象。 知识点详解 ?   ①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古”和“奇”,说明钱塘江大潮历史悠久,而且是雄伟、壮丽、罕见的景象。 ?农历:我国传统历法。因其与农业生产有关,故称“农历”。 ?海塘:为防御海潮侵袭而筑的堤坝。 ?薄,注意此处读“bó”,不读“báo”。   ②此处写潮来之前的“静”是为了和潮来之时的“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闷,此处读“mèn”。“闷雷”指声音沉闷的雷。   ④因为此时江潮开始从远处涌过来了,宽阔的潮头激起白色的水花,远望就像一条白线。 ?横贯:横着通过去。 ?齐头并进: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 ⑤重点句解析:这两个句子连用了三个比喻:把白浪比作“白色城墙” 意在表现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潮头直立向前推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把白浪头比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