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53张PPT。1.3 儒学的复兴———宋明理学课标要求: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概念阐释理学是一种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实质)一、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材料一:“汉魏而下,佛老之徒,横于中国,其与儒齐驱并驾,峙而为三,吁! 可怪也,去君臣之礼,绝父子之戚,灭夫妇之义,儒者不以仁义礼乐为心则已。” —《宋元学案》卷二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1、佛、道广泛传播,儒学出现危机白马寺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官修寺院,被尊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中国第一古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②道教在民间传播①佛教盛行东汉末期,道教开始在下层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材料二:传统儒学有一个最薄弱与最柔软的地方特别容易受到挑战:他们关于宇宙与人生的思路未能探幽寻微,为自己的思想找到终极的立足点,而过多地关注处理现世实际问题的伦理、道德与政治。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从儒学自身来看,儒学正统地位为何会受到佛、道的冲击?2、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一、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材料三:《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3、三教出现合流的趋势,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善自身。材料三: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 ———韩愈《原道》对于儒学的困境,韩愈提出了怎样的应对措施?4、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韩愈“道统论”;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 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5、宋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加强思想控制大理吐 蕃宋西夏辽6、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文化氛围,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必要性: 1、佛道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2、宋朝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而加强思想控制; 3、传统儒学自身理论体系不足。4、三教出现合流的趋势,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善自身; 5、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运动 6、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文化氛围宽松,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二)可能性:一、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二、理学的发展、派系、核心概念及主张核心概念理:万物的本质与规律,指儒家伦理道德;气:构成一切万物的材料;心:思维意识,寻找并认识理的能力。1、先声:韩愈李翱 2、创立:北宋五子 3、集成:南宋朱熹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