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42914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分数的再认识(一) 北师大版

日期:2024-05-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345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分数
  • cover
分数的再认识(一) 博罗县长宁中心小学 陈永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的分析:《分数的再认识一》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已体验到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再认识一》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体会分数的本质:“平均分”的思想,体会“部分”和“整体”的联系。教材的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不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从而加加深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再认识不仅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基础,也是第二学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知识准备。基于以上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画一画、拿一拿等动手探究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并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个整体的概念,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给各小组分别准备6、8、10、枝铅笔,方格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供素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向学生提供生活中大量的具体事物,如一张纸、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杯水,一盘水果,一群学生、一车土等,让学生在用“1”说一句话的过程中体会到整体“1”的丰富内涵。 (2)学生举例“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设疑诱导,引入新课,建立概念。 (1)你能用图表示吗? (2)学生独立画图表示,然后全班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并介绍自己的想法。 (3)下面各图能用来表示吗?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展示 观察上面的整体,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物体,或多个物体都可以用整体来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5)简介分数产生的历史,渗透数学文化。(引出课题) 分数在人们日常分物体、测量、计算中产生出来,它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概念的建立往往要借助丰富的表象,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表象的理解,然后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样设计既满足对学生建立概念所需条件的要求,又通过介绍数学文化史增强学生学好分数的欲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对分数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还有更多的的知识等着自己去探究,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 二自主探究,操作感悟 1、画一画:体验分数 一个图形的是 ,画出这个图形。 展示学生不同作品,问:我们画出来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一个份数的一个部分相同,它的整体也相同。) 2、拿一拿,理解分数 拿出你的所有笔的,猜测一下,各小组拿出铅笔总数的,拿的数量会怎样? 把你的笔的举起来,请看一下你拿的数量与其他同学拿的数量一样吗? 为什么都是拿所有笔的,但拿的数量却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呢? (总数量不同,它的所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总数量相同,它的所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这一环节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一个让学生在做中想,想中悟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才更有利于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