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回来的小水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制定较规范的研究计划来指导研究杯盖内的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2.学习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会控制实验变量。 3.会分析对比实验的因果关系,得到水蒸汽遇冷凝结的结论。 4.能用实验来探究云、雾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杯盖内出现小水珠的事实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与大家合作进行研究。 科学知识 1.认识水蒸汽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 2. 知道云、雾、雨、露是水蒸汽遇冷凝结形成的。 3.设计对比实验、学会控制实验变量;云雾的成因的探究。 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遇冷会凝结形成小水珠。 教学难点: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在实验中学会控制实验变量。 教学准备: 带盖的杯子1个、烧杯2个、培养皿2个、冰块1块、量杯1个、冷水、热水、温水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不翼而飞的水”,我们明白了水在沸腾以后变成水蒸气飞走了。这节课我们来当魔术师,把飞走的水变回来好吗?板书课题:飞回来的小水珠 2、首先老师来个大家变一个小小的魔术。师操作:看,这个杯子里面有没有东西?你用手摸摸看看盖子上有东西吗?是干的还是湿的?通过同学的证明这个杯子里面空空的,干干的,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小魔术。(教师往水杯里倒入热水,然后把盖子盖上)。魔术大师喊它变,它就变,一变,这里面就会变出一样东西,你们猜这里面有什么?(水、水蒸气、水珠)好,看———变———来———来了。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杯盖里有什么?(小水珠) ? 3、师:请你猜猜小水珠是哪儿来的? (出示课件) 4、师:我不放水,会不会有,我放冷水,会不会有?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呀,那我就请同学们用实验证明,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讲的那样呢? (1)介绍实验材料:在做实验前,老师先带同学们认识本节课要用的实验器材。在同学们桌上摆放着哪些材料呢?课件出示(2个烧杯,2个培养皿、1个量杯、冷水、热水、温水) (2)实验:刚才同学们猜测,烧杯里不装水的时候,培养皿上面可能不会有小水珠,装冷水的时候,也可能不会有小水珠。请1、2、3组的同学完成第一个实验,不装水的时候,请4、5、6组的同学完成第二个实验装冷水的时候。 刚才同学们完成了两个实验,请同学们向老师汇报你们所看到的现象。根据刚才的两个实验,想想小水珠的形成必须要有什么条件?(必须要有热水,因为热水有很多的水蒸气)板书:水蒸气 水蒸气到底如何变成小水珠的呢?(板书:小水珠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研究小水珠的来历 1、师:研究之前,我们先来设计好研究计划?(课件出示)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杯盖里的小水珠是哪来的? 我们的猜想是什么?小水珠是水蒸气变成的。 我们研究的方法是什么?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水蒸气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变成小水珠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 小组内讨论: 2、谁来告诉刘老师水蒸气要怎么才能变成小水珠。学生汇报。 过渡: 师:同学们认为水蒸气遇冷会变成小水珠,那遇到热会不会呢?我们必须用实验来证明,想一想,这个实验要通过比较才能判断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实验叫做什么实验?对比实验。(板书:对比实验)对比实验要注意控制什么?(变量和不变量)。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谁来汇报,师出示课件: 变量??? 1号培养皿里装热水,2号培养皿里装冷水。 不变量???? 1、相同大小的烧杯,相同大小的培养皿。 2、两个烧杯里装等量温度相同的温水; 3、两个培养皿里装的水量相等; 4、两个培养皿同时放在烧杯上。 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对比实验时要注意的事项,请你们讨论一下这个实验到底怎么做?谁来说说实验步骤:(出示,指名读) 3、为了让我们的实验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