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结冰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开始结冰的温度为0℃;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过程与方法: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测出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硝酸铵及氯化钠混合物1瓶,勺子1个,木棒1根,塑料杯1只、碎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温度计2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上课前倒了一杯开水,一开始还不能喝,现在可以喝了,说一说为什么?———水温下降了。 2、师:这杯水的温度还能继续下降吗?当水的温度下降到足够低会怎样?———结冰。 板书:水结冰了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那水的温度下降到多少摄氏度会开始结冰呢?———学生猜想回答。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要让水的温度继续下降,应该怎么做?———放到冰箱里,放到寒冷的地方 3、实验室里没有冰箱供我们做实验,我们自制一个。教师演示操作(预设:(1)在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拌匀,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4、师:清楚怎么做了吗?给出实验提醒。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板书各组数据。 6、观察数据,有什么发现? (1)实验前后,水温有什么变化?———降低 (2)看得出水温下降到多少摄氏度就开始结冰了呢?———根据实验数据实际处理 (预设:实验数据不可能整齐为0℃开始结冰,适当讲解:老师发现个别组的结论与其他组有些差异,得出水结冰的温度不一致。我想,这里有温度计的原因,也有实验方法的原因。科学家们曾经也反复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板书: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 7、师:水在0℃或0℃以下变成冰,这个过程叫做凝固。 8、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和思考? 思考1: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思考2:水结冰,热量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预设: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的热量在增加。) 9、减少的热量去哪了呢? 提示学生测量碎冰和盐的混合物温度———比0℃低得多。 师讲解:试管中水的热量释放到试管外的碎冰中去了。 通过研究,我们进一步得出了水结冰的条件: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周围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会凝固成冰。 10、师:能解释特别寒冷的冬天里,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冬天严寒的低温使水向周围释放热量,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2、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 ?板书设计 3、水结冰了 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