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感知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学会在大胆猜测的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猜想。 2、会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探究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冰、雪、霜、雾淞等都是“水”的固体形态。 2.认识水在0℃时会凝固成冰。 3.知道霜是水蒸汽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 学具:冰、水、易拉罐、电子温度计、烧杯、盐、筷子、试管、试管架 教学重点:学会合理猜想并探究水的冰点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霜的成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金佛山的冬天的冰凌,雾凇,雪,霜. 师:提问? 他们的形成都与什么物质相关?(水)板书:水 师:那么水和冰什么区别呢?(水能够流动,而冰不能) 小结:其实冰就是固态的水。 二、探究水结冰的温度范围 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水蒸汽遇冷会变成水(板书水蒸气遇冷)那么水怎样才会结成冰呢?(学生大胆猜想) 其实同学们的方法都是让水的温度降低,那是不是把水放进冰箱里后,立刻就能结冰呢?(不会)其实水结成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水的温度降低到某一个温度的时候,会有少许的水开始结成冰,然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水变成冰,最有才是全部的水结成冰。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哪一个特定的温度时,水才开始结冰(板书:降温)? (展示问题)请同学们猜一猜呢?(学生大胆猜想) 师:同学们的猜想真多呀?这样吧,老师先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合理? 老师准备了三瓶水,一号是常温下的一瓶矿泉水;二号是冰箱里取出的一瓶冷冻后矿泉水(注意有冰吗?);三号是完全结成冰的矿泉水。 1、使用温度计同时展示一号、二号、三号的温度,让学生上台读数,老师记录。(这里注意如果学生不知道零下温度怎么表示,老师要讲解)一号和二号比较温度降低了,但结冰了吗?(没有),三号已经全部结冰了。那么说明水开始结冰的温度应该比( )℃低,比( )℃高? 2、小组讨论:组长把你们小组猜想的数据填写在探究实验单中? 次数 第一次猜想 第二次猜想 第三次猜想 温度 ( )℃ ( )℃ ( )℃ 是否有冰 有打(√) 无打(×) 三、探究水结冰的实验 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1、介绍“冰箱”的器材名称。 2、视频展示实验的步骤: (1)将冰倒入易拉罐内,在加入盐后充分搅拌。(介绍盐的作用)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内,再将其插入易拉罐的中心位置. (3)当温度计示数下降到猜想的第一个温度时,取出试管,观察是否有冰产生? 3、温馨提示 (1)实验中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易拉罐外壁。 (2)观察是否有冰出现时,可以用纸巾把试管的外壁擦拭干净并倾斜试管,便于观察。 (3)组长负责记录,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4)实验中注意安全 4、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水的温度降低到0℃时开始结冰。(板书0℃) 5、解释科学实验的误差现象 6,知识迁移:什么天气情况下会下雪? 四、拓展延伸 观察冰箱外壁上的“结冰”现象,说说这个冰是怎么来的?解释生活中的雾凇现象?板书(水蒸气遇冷形成霜) 五、观看视频,激趣结尾。 六、总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