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279843

13.3比热容说课课件+说课稿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3381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3.3,比热,课件,课稿
    《比热容》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比热容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吸热和放热的情况,是本章的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也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内能的利用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的内容为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鉴于对教学时长的考虑,我把这节课分为两课时,我说课的内容主要针对第一课时进行,所以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②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1、制定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探究方案;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 2、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所以对于与他们的身边事情有关的现象会比较感兴趣,对以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的实验也比较易于接受。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法学法】 本课以生活中的实例、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教师主导下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的夏天,“烧烤模式”成了网络热词,各地气温屡创新高。地面上甚至可以煎鸡蛋,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游泳池或海边,又开启了“下饺子”模式。 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为何温度差异如此大? 设计意图:这里以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也确定了下一环节要确定的实验目的,使得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物质的吸收情况 1.确定问题 场景中的现象会让学生联想到温度的不同是由于物质的不同造成的。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物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那么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确定明确的实验目的,可以让学生下一步的设计思路更顺畅。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将升高的温度这一变量确定,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思路。 2.讨论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1】提出实验猜想。 猜想:(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讨论2】实验中如何体现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怎样确定液体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讨论3】本探究实验用到什么实验方法? 【讨论4】确定实验设计方案。 演示实验: 1:对90克的水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45?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5?C、10?C 、15?C和20?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