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风光无限的地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 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科学知识 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 教学准备 有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 教学新授: 认识常见的地貌 提问: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认识常见的一些地貌(课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湿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图) 提问:仔细比较,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 二、美丽的家乡 讲解:正由于形态各异的地貌才构成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进一步熟悉地貌的特点。 课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图片。 布置任务: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将家乡的这种“独特之美”描述出来,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点。 学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咱们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地貌,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对家乡地貌的描述很准确也很生动,课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咱们家乡的地貌模型。 (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 讲解:同学们不用羡慕,因为今天这节课你们可以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地貌模型。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计划。 小组讨论 讲解:为了做今天的模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泥、沙石、树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橡皮泥等。下面大家就利用老师准备的和你们现有的材料来制作。 要求:做好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了的马上送回,卫生监督员随时保持周围的卫生。另外各组制作的模型不能太复杂,因为大家制作的时间只有20分钟,模型中一定要标记方位。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中途可让学生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讲述: 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描述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