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课《水变咸了》教案 一、课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单元的教学特点,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食盐、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高锰酸钾的变化,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性,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科学探究能力,经历实验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研究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细致观察及与他人有效合作的科学探究习惯,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我们吃什么》之后,进而发展为对溶解现象的观察、学习和研究。《水变咸了》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让学生通过溶解实验,认识溶解的概念。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怎样加快溶解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从身边常见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比较 三、学情分析: 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探究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但是,因为条件有限,他们的探究仅仅停留在表面,问题意识有,但是不够深入,所以,要重点培养他们观察、探究的意识。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食盐、小苏打、食用油、味精、沙子、木屑、粉笔末、面粉; 教师准备:烧杯、纸杯、高锰酸钾、小药匙、玻璃棒、实验记录单、多媒体等。 (二)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播放视频:小毛驴过河)一头毛驴驮着三口袋盐过河,走到河里不小心摔了一跤,毛驴爬起来以后忽然感觉盐袋变轻了……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的激发学生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探究活动,形成科学概念 实验一:把盐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变化? 1、教师带来了一杯白开水和一勺食盐,如果把食盐放入白开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学生回答)。让学生观察食盐的颜色、形状等。 2、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把食盐放入水中到底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说出自己的发现(食盐不见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水的味道会有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学生品尝水的味道。(学生交流:水变咸了)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水变咸了(教师板书课题) 实验二:探究高锰酸钾的溶解现象 (一)高锰酸钾溶入水的实验,进一步认识溶解现象;总结形成溶解的定义。 1、你们刚才看清盐溶解的过程了吗?食盐在水里是怎样溶解的呢?我们再用高锰酸钾来观察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观察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 (2)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提示:做实验时应该注意,高锰酸钾有腐蚀性,不能弄到身上,不能尝) 2、小组观察,汇报交流 3、搅拌,观察现象? 4、小组观察交流,探究原因。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出示溶解定义)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放入水中后会变成一些微小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溶解。(板书:食盐 微小颗粒 均匀分散 溶解 【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设计了这一环节,学生带着问题能够认真观察,探讨,进一步理解溶解的过程和含义。】 实验三:其他材料的溶解实验,加深对溶解的认识。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食盐、高锰酸钾放入水中会溶解,那么还有哪些物体放入水中后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