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3440

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教案+练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7329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教案,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21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凉州词》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本首诗的生字,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诗中的重难点字词,学会串联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句的意思。 2、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难点 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出示送别饯行的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 3、板书课题:凉州词 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关于送别的古诗入手,引入边塞诗人饯行的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一)自学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课件出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通读古诗,给诗文划分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出示课件: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词 催 醉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古文识字 词,金文(司,掌管、服务)(言,说话),表示为说话服务的语言细胞。造字本义:名词,为言语服务的要素,即语言中最小发音和表义单位。 醉,金文(酉,即“酒”)(舌,表示张口啜饮)(水,酒液滴漏),表示饮酒失控,满嘴酒话。造字本义:形容词,饮酒过度,神志不清。 (三)交流汇报 1、出示古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介绍诗人: 王翰,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代表作有《凉州词》《春女行》《古峨眉怨》等。 3、写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北流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优美的边塞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细细地品读。 二、理解古诗大意 1、《凉州词》这题目是什么意思? 凉州词:唐代曲名,起源于凉州(今甘肃武威)一带。 2、试读全诗,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词义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1)出示:葡萄美酒夜光杯, 词意: 夜光杯:用美玉制成的杯子,夜间能够发光。这里指极精致的酒杯。 句意: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 (2)出示:欲饮琵琶马上催。 词意: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 句意: 正要举杯痛饮,却听到马上弹起琵琶的声音,在催人出发了。 (3)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 词意: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句意: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 (4)出示:古来征战几人回? 词意: 征战:打仗。 句意: 古来出外打仗的能有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