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36790

200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练习题

日期:2024-06-0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4次 大小:1698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0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
  • cover
200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四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 2.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取决于: A.死亡率的高低 B.出生率高低 C.生产力水平高低 D.人口总数多少 3.右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A.43% B.30% C.23% D.50% 4.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表格资料表明,那时 A.美国能源利用效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在降低 C.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D.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新加坡  C.美国  D.德国 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a所示国家,取得独立的方式是 A.武装斗争  B.政治运动  C.议会斗争  D.军事政变 8、 目前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环境污染严重, B.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太低 D.森林破坏严重 性别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右图示意四种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回答9~10题。 9.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若图中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那么造成上世纪末该地性别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不同性别残废率不同造成的 C.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加工业,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D.当地民俗造成的 11、下列表中国家,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国家代号 A B C D 国家名称 中国 日本 印度尼西亚 印度 面积(百平方千米) 96000 3777 19045 29747 人口(万) 129533 12650 20930 99810 12、下图是世界小麦输出方向、石油运输方向、19世纪以前世界人口迁移方向、铁矿石运输方向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①石油  ②人口  ③铁矿  ④小麦 B.①人口  ②石油  ③小麦  ④铁矿 C.①小麦  ②人口  ③石油  ④铁矿 D.①铁矿  ②人口  ③小麦  ④石油 13、下图为世界人口增长转变图,据图回答下题。 在①②③④四点中,能代表产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期间的世界人口增长的状况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和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图1-28) A.a1→b1 B.a1→a2 C.b1→b2 D.c1→c2 15.1910年到1939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出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数达396人,占总注册数的83.7%,导致此时乡民出国谋生数量大增的原因有 ①国内社会长期动乱(或军阀混战) ②一战期间大量华工出国 ③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 ④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平等交往加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16—18题。 图1—30 16.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17.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埃及 B.中国 C.德国 D.新加坡 18.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 A.Ⅰ B.Ⅰ和Ⅱ C.Ⅱ D.Ⅲ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2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 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