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71813

【备考2020】高考二轮复习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专题 知识点总结(含练习 )

日期:2025-10-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8次 大小:1294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明,练习,总结,知识点,专题,政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 (一)本专题主要介绍中现代历史,时间跨度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1、 横向看,本专题包括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部分 政治史 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的 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及外交成就,主线是民主法制的建立———发展完善———挫折———新时期的发展 经济史 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经过曲折探索,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文化史 包括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2、 从纵向看,本专题课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 阶段 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属于过渡阶段 第二 阶段 从1956年至今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时期 (二)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知识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 政权建设———新中国成立 准备 新政协会议的召———《共同纲领》 成立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特色 体现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精神 意义 ①开创了历史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②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③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胜利 2、法律建设———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的 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内容 ①构成:共有106条,分为四章②规定了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旗、国徽、首都;新中国的方针政策 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 ①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③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④在政治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推动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3、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 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 地位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意义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发展 (1)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1982年发展成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肝胆相照” 职能 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即最高权力机关 一届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意义 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完善 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作用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并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文革”时期 背景 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②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 危害 ①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②一元化权力权关———革命委员会成立,社会秩序极端混乱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了破坏④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活正常进行⑤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 2、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