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385957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课件+学案+同步练习)

日期:2025-11-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58207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环境,第一,单元,问题,课件,学案
    单元综合测评(一)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 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答案】 1.A 2.C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图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不明显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4.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高于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相关性,总体上呈正相关,但局部出现负相关。第4题,从图中看出,人均电力消耗量以及人均GDP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是复杂的,单纯追求人均电力消耗量和人均GDP的增长,并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持续上升。 【答案】 3.C 4.B 二、综合题(76分) 5.下图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三次转换,形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文明结构不同。图中坐标横轴为社会生产力结构,纵轴为社会生产力水平。圆圈代表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包含信息革命和生态革命)等。 (1)根据材料,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 A.人地关系是不可能和谐的 B.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最和谐 C.人类一直在努力使人地关系和谐 D.知识社会和原始社会人地关系较为和谐 (2)农业劳动力比重处于上升阶段的时期是什么时期? (3)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_____,人地关系是_____;农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人地关系开始不和谐;工业社会时期,环境问题开始_____;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人地关系,努力使其和谐发展。 【解析】 题目中所给资料反映,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由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对环境的破坏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和谐,农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农业社会时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开始加剧,人地关系开始对立起来,农业劳动力比重继续上升;工业社会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到了最为严重的程度,恶化的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的同时开始让人类重新思考人地关系,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知识社会时期,人类开始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 【答案】 (1)D (2)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3)较小 基本和谐 严重(加剧) 恶化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火电站、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这些重点用能行业,将大量碳物质排入空气中,造成全球变暖。由于变暖破坏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农作物,在印度喜马拉雅山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