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0029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长方形 正方形 圆柱和球的认识冀教版

日期:2024-06-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005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正方形
  • cover
《认识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基本的平面图形。不仅为孩子们今后学习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材还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例如:71页拿圆柱体的用品用自己的方法验证平面图形;“练一练”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将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渗透在这些活动当中。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新知、积累经验。 总之,教材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程的研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定位本节课的重点;把体会“面”在“体”上定位本节课的难点。 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立体图形实物展示、学生操作等方法,在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实践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印泥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因此,教学中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中进行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六、说教学过程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1、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预设时间3分钟) 2、探索新知 (预设时间20分钟) 3、联系生活,知识运用 (预设时间5分钟) 4、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预设时间10分钟) 5、总结反思、深化认识 (预设时间2分钟)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各个环节的设计和目的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一副印泥画问:画上的花朵是怎样画在纸上的? 怎样把自己的手掌请到纸上呢?小组进行讨论。 (这两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暗含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个别提问,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用印一印,画一画的方法从已经学过的立体知识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 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2个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活动1:摸一摸,画一画 (1)教师依次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体的实物,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称。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回忆起已经学过的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关于三棱柱,学生比较陌生,我会通过实物简介,以及幻灯片演示,加深学生对三棱柱的印象,为后面认识三角形做准备) (2)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具,摸一摸它的表面,你有什么感觉?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把刚才摸到的立体图形的面请到纸上,紧接着让学生把请到的面在全班展示,并说一说是从哪个物体上得到的,你能说出他的名称么?学生说出名称的同时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上四种图形,并告诉学生它们是平面图形。 (3)通过幻灯片再现:从长方体得到长方形,从正方体得到正方形,从圆柱体得到圆,从三棱柱得到三角形 (通过这个活动实现感知“面”在“体”上的突破) (4)试一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