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14973

5 七律·长征 教案(2课时,共5页)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87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律,长征,教案,2课时,5页
  • cover
5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资料,知道有关长征的历史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学习品析诗歌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领悟全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朗读时注意语调上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感悟诗歌的音乐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欣赏视频:十送红军。 2.导入新课:《十送红军》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时老百姓送别红军的情景。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当时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同走进红军长征的岁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逶迤、泥丸”等读音,以及“难、蒙”等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渡”这个生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崖”这个生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 厂上一座山,厂下双土填。山石或高地,陡峭侧立面。(崖)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崖”的“山”要写得扁一点。 “渡”的三点水偏左,重心放到“度”上。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厓—崖(山崖)—涯(天涯)—睚(睚眦) 度—渡(渡河)—镀(镀金)—踱(踱步)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体知识介绍。 明确:本课题目包括了体裁和诗题两部分。七律代表课文的体裁,长征就是诗的题目。七律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二、四、六、八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句内和句间要讲求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2.指导朗读: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根据朗读音频画出课文的朗读节奏,感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感情基调为激情豪迈。朗读节奏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自读、分组读和齐读课文。 4.分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及个人理解,自主质疑,合作释疑,理解诗歌大意。 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5.自由朗读:结合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的画面场景,朗读诗歌,读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诵读,是诗歌学习重要方法之一,在朗读中,我们可以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跟着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熟读成诵,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地学习着。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律诗 云崖 大渡桥 索桥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律·长征》这首诗的重点字词并整体感知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