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17857

第22课《范进中举》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47622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2课,范进中举,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32张PPT。22 范进中举第 六 单 元吴敬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可以说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终生梦寐以求的事情。有的人美梦成真,从此踏上富贵之路;也有的人为科举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今天,我们来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让我们一起看看范进究竟命运如何,范进又是怎样的一个人。1.识记吴敬梓的文学常识;了解《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 2.积累文中词语:作揖、盘缠、星宿、桑梓、报帖、侥幸等。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4.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5.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主题;感悟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第一课时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吴敬梓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不过,确立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他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题目是编者加的。《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大约成书于1750年以前。当时正值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步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他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在艺术上获得巨大的成功。 明清科举制度 清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经过童试被录取入县学的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还叫进学入泮,游泮, 这是得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又称秋闱,亦称大比。秀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又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的称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鼎甲。中举( )? 作揖( ) 商酌( ) 拙病( ) 相公( ) 带挈( ) 名讳( ) 桑梓( )?? 啐在脸上( ) 倒运( )??? 绾发( ) 不省人事( )??? 攥紧( ) ??解元( )? 腆着( )1.容易读错音的字zhònɡzhuōhuìdǎozuànyīxiànɡzǐwǎnjièzhuóqiècuìxǐnɡtiǎn 妥帖(tiē) 挣扎(zhēnɡ) 请帖(tiě) 字帖(tiè) 挣钱(zhènɡ) 星宿(xiù) 哄堂大笑(hōng) 宿舍(sù) 一哄而散(hòng) 一宿(xiǔ) 哄骗(hǒng)2.多音字帖 宿挣哄唯唯连声:????? 拙病: 不省人事: 不由分说: 进学: 烂忠厚: 体统:3.重点词语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难治的病。不明白人事;昏迷。不容人分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