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25618

10.《唐雎不辱使命》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70533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唐雎不辱使命,课时,教学设计,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在矛盾冲突中对比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主人公唐雎的力量。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章对话的意思,借助读出潜台词的过程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 二、析读,说情节 请你理清文章的思路,即文章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的。 第一部分(1):写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开端)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经过。(发展高潮) 第三部分(4):写唐雎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胜利。(结局) 简要概括如下: 开端:出使的缘由。 发展:面对盛气凌人的秦王,唐雎从容不迫地解释。 高潮:面对面地斗争。 结局:秦王屈服了。   三、评读———说意味   1.学生演读课文。   ⑴演读分两组,每组各找两位同学分别饰演唐雎和秦王。   ⑵演读内容分别为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⑶演读地点设在讲台。   ⑷要求饰演者能在充分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演读出人物的精、气、神,能融入角色中。 2.这一幕历史剧中两个主要人物秦王和唐雎始终针锋相对,许多地方都擦出了扣人心弦的火花,你能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之处品评一下这些火花吗? 请你用“文中 写的好,因为它表现了 ”(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例: ①“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写出了秦王的轻蔑态度。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字应拖长,突出秦王的威胁口吻,表现秦王咄咄逼人)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表现秦王无理责问) ④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表现唐雎不卑不亢,据理力争) ⑤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表现秦王骄横狂妄,不可一世) 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表现唐雎毫不示弱,据理反击) ⑦与臣而将四矣。(表现唐雎的凛然正气,不畏强暴) ⑧徒以有先生也。(表现秦王的恐惧,前倨后恭) ⑨“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⑩“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⑾“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⑿“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表现秦王的霸气,有威胁之意。 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突出唐雎的气势和视死如归的决心 。 …… 2.此次出使秦国,唐雎作为一个使臣可谓是不辱使命。外交使节的才能和个性往往体现在他们出色的外交辞令中,文中唐雎的哪一处辞令最让你折服,为什么? 例: (1)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此处唐雎的回答,作为使臣对大国君主讲究了必要的谦恭和礼貌,委婉地回应秦王的强加之辞。用“受地于先王”作为正当充分的理由加以解释和辩驳,可谓言之有理。而最后一句的反问虽与安陵君的态度一致,语气却更加强硬,维护国家领土和尊严的态度表达得鲜明有力,同时也用“千里”和“五百里”暗讽了秦王的虚伪和狡诈,充分体现了唐雎作为使臣的外交才能和忠诚态度。 (2)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此处唐雎的大段独白将故事推至高潮,“庸夫之怒”和“士之怒”的比较表明了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