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64890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 观测天气 冀教版

日期:2025-10-0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58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观测
  • cover
观测天气 乾明路小学 成梓彬 一.教学内容: 河北人民-出卷网-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教材第8—12页内容———观测天气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观测计划,设计制作观测天气的仪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制作的观测仪器,观测天气,记录数据,培养学生坚持长期自主探究身边所发生的各种现象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教学活动,能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绘制天气变化的曲线图,得出天气变化趋势的预测。鼓励学生坚持长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事物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资料掌握事物变化发展规律,使之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4.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养成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器,并进行观测。 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活动形式: 1.教学组织形式: (1)教师指导与学生动手制作、观测、记录相结合,(2)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2.教学实践活动形式: (1)调查访问 (2)计划、设计、制作 (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观测、记录、整理(4)全班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安排: 本次教学活动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教学活动前的前期准备 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收集与天气相关词汇、诗歌以及谚语等,了解预报天气的方法,并相互交流,整理成资料卡片。 第二阶段:实施教学活动 (1)制定观测计划,制作观测天气的简易观测仪,为观测做好准备。 (2)建立校园小小气象站,分组进行观测,记录观测数据。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活动后的整理、分析与预测 全班交流观测记录,整理、分析观测记录,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进行预测。 六.教学活动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在本教学活动之前完成前期准备 1.分工合作,分组完成.资料收集、整理、制作资料卡: 全班经过讨论,决定先分为四组,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一组收集描述天气的文学词汇和科学术语;二组收集描述天气的诗词;三组收集与天气预报有关的谚语;四组收集不同时期,人们进行天气预测的方法和手段。 各组按照各组任务安排,通过查阅书籍资料,上网查阅资料,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当地的其他老人询问等方式,收集描述天气的文学词汇和科学术语,有天气描述的诗词,用于天气预测的谚语,过去和现在人们观测和预报天气的方法和手段。 每位同学都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组再将各个成员的资料汇总,进行分类整理,按要求制作成资料卡。 2.全班交流,探讨: 各组将本组整理的资料卡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对资料卡上的有关知识进行探讨。 第二阶段:实施本次教学活动 利用一个教学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再利用课间和课后时间完成活动3 课前准备:硬纸板、胶水、陶瓷花盆、方形纸、尺子、橡皮泥、剪刀、铅笔、一根竹签、两根吸管、一个大饮料瓶、胶带 (一)导入: 春天来了,大地复苏,气象万千。天气也变化无常,时而风和日丽,时而春雨绵绵,气温也起伏变化很大。同学们常常因上学时没带雨伞,放学时下雨而回不了家,有时因突然降温热没及时增加衣服而感到寒冷。我们是否能及时的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呢? 气象员们是从事观测天气、预报天气的工作。那就让我们自己来当一位小小气象员,试着观测天气吧! (二)活动1:制定观测计划 老师:我们要观测天气,首先要制定观测计划 首先进行分组,然后老师对各组进行分工,确定各组的观测任务,各组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