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76489

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7次 大小:27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语文,人教,必修,4课,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 cover
语文必修4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二)文体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三)铺陈、点染 1、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 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望海潮》 一、写作背景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据说孙何门槛很高,一般人不易谒见。柳永想见,而无从入手,于是作了此词,让歌妓唱给孙何听,因打动了孙何,终于得以谒见。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参差( cēn ) 堤沙( dī ) 天堑( qiàn ) 珠玑( jī ) 罗绮( qǐ ) 叠巘 ( yǎn ) 羌管( qiāng ) 钓叟( sǒu ) 千骑( jì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参差:形容楼阁、房屋等高低不齐。 (2)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3)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 (4)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三、合作探究 1、简述开头三句在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