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在水中溶解得多 教学目标: 1.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知道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是不同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溶解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乐于运用多种物质探究它们分别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4.愿意了解溶解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学具准备:食盐、小苏打、天平、烧杯、搅拌棒。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品尝体验,导人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3杯水量温度相同的水,请同学们注意看好每杯水的标签。下面请两名同学上台分别品尝其中的两杯。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这前两杯水有什么区别? 生1:-杯是白开水,第二杯有一点点咸。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生1:我认为第杯里没有加盐 ,第二杯加了盐。 师:对,因为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所以第二杯会有咸味。 师:后两杯水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2:一杯有一点点咸,另一杯更咸一些。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生2:我认为第二杯水可能加的比较多 师:对,那在第一杯中再加入盐,会变得跟第二杯一样咸吗? 再继续加入盐,食盐是否能一直在水中溶解? (学生小组进行猜测和交流。) 师总结:溶解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我们在本课中继续探寻。 二、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一)向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食盐一直在水中溶解吗?师:怎么知道食盐是否能直溶解? 生:做实验看看就知道了。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 师:交流下你们各组实验方案吧,哪个组先来? 生1:我们组讨论的实验方案是先在烧杯内盛入半杯水、将一小勺食盐加入水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如此重复,一直现察,看看到底会怎样。生2:我们组讨论的实验方案是,先在烧杯内盛入50毫升水.将一小勺食盐加入水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待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如此重复,一直现察,看看到底会怎样。 师:同学们同意他们组的实验方案吗?谁还有疑问或补充? 生3:我同意他们组的实验方案,还想补充一点:实验时要做好分工,还要及时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做好记录。 师:大家都听明白了吗?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开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各组刚才实验都非常认真。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学生按小组汇报实验和交流结果,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实验结论的不严谨和错误之处,对学生的回答给出意见或建议。) 师总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二)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多?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请你们猜一猜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溶解得更多些? 生1:我认为,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得样多,因为它们都是白色固体。 生2:我认为食盐溶解得多.因为食盐一放在水里就溶解了。 生3:我认为小苏打溶解得多.因为小苏打看上去比食盐更细小。 师:看来大家也都是存在不同的想法,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想法是正确的呢?生:做实验。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还是想请同学们讨论一 下 ,这个实验怎样做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比较准确?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师:请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出一份实验方法。 出示: 1.两杯水应该样多,均为50毫升,温度也要保证一样。 2.每次放入水中同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因为有5克的砝码,我们放入食盐或小苏打的量可以每包5克为标准。 3.每次分别加入两个水杯中的食盐和小苏打要同样多;要同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4.要等加进去的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