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97702

14 在柏林 教学设计(共8页)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1812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柏林,教学设计,8页
  • cover
《在柏林》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构思精巧,没有描写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截取战争后方列车上的一个生活小镜头,平实而缓慢地切入,寥寥数语引出了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通过刻画战争中平民百姓的悲剧形象,侧面描绘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出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渴望和平的心愿。   二、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对于小说这种文体,学生已初步了解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本课重点引导学生从思考战争灾难这一主题人手,反思结尾环境描写的深意。   处于和平年代的孩子们,对战争没有多少认知,需要补充一些资料来加深他们对战争环境的认识,对战争带来灾难的了解。以此来感受本篇小说中描写的战争带来的悲痛,以及塑造的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梳理情节,留心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努力还原真实、自然的阅读状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多元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在阅读中不断发现,为阅读整本小说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体会战争给普通民主造成的深重苦难以及人物的悲剧形象。   2.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关注情节和人物,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难点:   学习小说如何运用抖包袱的手法将情节推向极致。   五、教学过程   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学生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尽量避免逐句逐段的细品分析。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学生需要处适时点拨与启发。   板块一、回顾学法,导入新课   1.回顾小说《桥》和《穷人》,并结合交流平台的提示,举例说说读小说时,我们应该关注些什么?   预设1:关注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情节、环境及小说中的人物。   预设2:通过情节发展、环境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预设3: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来深入感受人物形象。   2.引出新课:这两篇课文都刻画的是人物在面临困境或存亡做抉择时闪现出人性的光辉,战争中普通人物又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小小说《在柏林》,作者是美国的奥莱尔,看看从中我们能读出什么?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要顺利实现“行”,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这就需要学生回顾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小说的文本特点,这样使精读与略读课文混为一体,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板块二、明确目标,自主阅读   1. 自读提示,圈出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导语提示,用笔圈画出学习要求:   (1)这篇小说是如何表现战争灾难这一主题的?   (2)文章结尾出人意料,你怎样理解?   2.围绕问题,学生自学。   提示:借助前面所学的阅读方法,梳理《在柏林》的情节,填写学习单。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什么?   学生围绕导学中的问题,展开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组内交流,并准备进行全班汇报。   ?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就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运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