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99114

16《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2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 cover
《弹簧里的学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弹簧里的学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6课。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作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存在于我们周围。这些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的力每时每刻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弹簧等物体在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通过设计利用弹簧做游戏,了解、发现弹簧的性质和特点;认识弹力,了解生活中的弹力;设计弹力玩具,进一步认识弹力和弹簧;课堂评价等思路进行教学。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本单元前,对力有所掌握,如推力、拉力、摩擦力,了解了力的大小与方向并能设计控制变量的简单的探究实验。弹簧等物体产生弹性、弹力的现象是学生常见的,他们可根据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力想象进行解释,但他们还不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比较完善的探究活动来认识弹性和弹力。喜欢动手是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但在活动中对弹性和弹力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体会与收获这两方面是我们学生最欠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备课时仔细设计好探究问题,授课时进行耐心地引导和辅助以恰当的激励性评价。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探究活动感知到物体的弹性和弹力;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专题;能够表达交流自己的体会、发现与见解;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养成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体验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乐趣。   3.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前和学生一起准备各种弹簧、橡皮筋、玻璃球、弹簧圆珠笔、弹簧拉力器、弹力球等探究材料, 五、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认识到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 弹力。 2、了解弹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新课。   1、师激情讲述:来到这儿你就是聪明的,你想变得更聪明吗?请伸出你的双手跟我一起做吧。师示范做一枪打三鸟游戏。 [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讲述:中国有句俗话叫:笑一笑,十年少。你想不想更年轻一点?请看这儿。师放搞笑视频:失败的蹦极 。你还想再年轻几岁吗?请接着往下看。出示连环图片:跳沙发的小孩。 3.师讲述:蹦极失败是技艺不精,而调皮的孩子则造成了沙发的损坏。老师则想知道:上面这些人,如果在凳子或桌子上玩,那么会不会出现被弹出去或损坏沙发的情况呢?那么在蹦极和沙发里藏着什么秘密呢?生回答。师适时引出并板书课题 [用与弹簧有关的物体的笑话,引出课题,使学生印象深刻,激发探究兴趣]   二、探究弹簧的性质。 1.师引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多。那么有心的你,对弹簧了解多少呢?生答,师及时表扬鼓励。 [用生活所见,引发学生对弹簧的性质作进一步更深地思考] 2、师启发:对于弹簧你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呢?生答,师选择性板书,板出重点。 [学会提问,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学生提出了学习的重难点,才能进行深入探究] 3、师发问:同学们喜欢玩吗?玩出水平玩出发现,才叫会玩。今天,老师给大家个机会,看谁最会玩。请拿出桌洞里的宝贝。 (1)课件出示玩弹簧圆珠笔的目的要求和玩法。 (2)生尽情的玩,师巡视指导。 (3)生全班交流。 (4)师小结:圆珠笔在桌子上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