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03441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邓稼先 (共70张PPT)统编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29824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件,邓稼先,70张
  • cover
课件70张PPT。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这些辉煌的时刻离不开国防科技专家们的无私奉献,他们长年与亲人分离,在荒漠中与机械为伍,与数据共眠,默默无闻,为国奉献。他们是人民的英雄,国家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课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认识这位为祖国的强大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1 邓稼先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1.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重点) 2.学习选取典型事件和通过对比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中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难点) 3.感受杰出人物非凡的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素养)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关于“两弹一星”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证书。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元勋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至死不懈xūndiànpìnyáosòngzhòulúnzhìxiǎnxiècuì锋芒毕露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宰割彷徨孕育曛罗布泊铤殷红无垠kuìyùrúzǎipánɡyùnxūnpōtǐnɡyānyínlù燕然邓稼先萦带jiàyínɡyān( )湖泊( )鲜为人知( ) 殷切( ) 燕然 殷燕( ) 殷红 ( ) 燕子 yīnyānyānyàn( )新鲜鲜xiǎnxiān( )停泊泊bópō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很少有人知道。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承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不必感到惭愧。每家每户都知道。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层出不穷 鞠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