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34594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试题带答案

日期:2024-04-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166600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试题,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 cover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质量监测试题 (时限40分钟) 班级:_____姓名:_____等级:_____ 一、对号入座(将科学关键词填写在合适的横线上。) 大家在这一单元的科学学习中一定接触到了很多科学名词,认识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丰富的客观事物。请将它们对号入座吧! 科学关键词: 平原、张衡、天圆地方、王亚平、杨利伟、石林、地形地貌、地壳的运动、风化、山地、海洋、火山、地震、逐渐破碎、麦哲伦、侵蚀、 科学现象和客观事物: 1.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 天圆地方。 2.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 麦哲伦 。 3.高原、平原、海洋与岛屿、山地、峡谷等构成了地球表面的 地形地貌。 4.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能量,造成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 地震 。 5.地图地球仪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蓝色表示 海洋 。 6.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地质现象:火山。 7.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 杨利伟 。 8. 我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的科学家: 张衡 。 9.我国宇航员搭载“神舟十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5天,开展了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期间 王亚平 作为首位太空教师为我们进行了一次科普教育活动。 10.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壳的运动 。 11.在长期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 风化 。 12.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 逐渐破碎 。 13.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山体的岩石中发现了鱼龙、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 。 14. 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 侵蚀 。 15.由于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表面貌是 石林。 二、构建思维导图 科学名词:地球、地球表面、地球内部、高山、平原、丘陵、江河、湖海、风化、侵蚀、地震、火山、地核、地幔、地壳 连接词:构成、变化、外部力量、内部力量 实验探究 1. 请把地球的内部构造填在下图中。 2.下面的地表现象是什么名称,它们是由什么力量形成的呢? 名称 → 形成原因 名称 → 形成原因 名称 → 形成原因 (C)→(F) (A)→(G) (D)→(E) A.海边礁石 ?B.风蚀石? C.石林? D.火山湖口? E.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 F.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 G.海浪的冲击? 3.2014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时艾克雪的家住在十五楼,突然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家具也摇晃起来,如果你是艾克雪,在这万般危险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 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 地震发生时,做法错误的是(AF ) A. B. C. D. E. F. 4.郝奇心在路边捡了一块小砖块,用镊子夹着在家里的炉灶上加热,然后再放入冷水里,反复做了几次,发现小砖块会 逐渐破碎变小 ;在大自然里,大岩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 风化 现象。 实验条件 模拟大自然的环境 小石子的变化 实验结论 酒精灯烧 太阳暴晒 温度升高 小石子会逐渐破碎、变小 岩石在昼夜、 冬夏天气冷暖变化、雨水冲刷下会破碎、变小 放入冷水中 雨水冲刷 温度骤降 5.伽利略小组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用 土豆泥 充当山体, 用番茄酱模拟 岩浆 ,用 酒精灯 加热,看到的现象是 番茄酱受热后沿洞口四周外溢 ,得出的结论是 地壳深处的物质被高温熔化成岩浆,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沿着地壳的裂缝向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 在实验过程中, 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 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6.模拟地震的发生,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方法:用纸箱 充当地面,用 小木块 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